close

這一章是俄羅斯的故事。說來好笑,蘇聯的鐵幕瓦解後所擁抱的民主和市場經濟,並沒有使國家的狀況馬上變好反而更糟。許多人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,在史老精采的論述後,我有三個心得要補充。





第一點:先看看史老的一段話:「中產階級飽受摧殘,新出線的資本主義為特權與黑道所把持。」,很多人都想問WHY?不是應該舉國歡騰、股市一飛沖天、景氣欣欣向榮嗎?再看另一段話:「雖然大多數的商品已完全自由化,但某些重要商品─天然資源─卻仍刻意壓低…」,大多數的人都能猜到這當中事有悉翹,只要有人能趁機賣出天然資源就能大賺一筆,不是嗎!?問題是誰能?為什麼能?其實,當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心情雀躍不已,因為整個敘述都指向一群俄羅斯商人,整個國家的大型企業如最賺錢的天然資源、最實用的金融機構、最有影響力的媒體…,都操縱在少數的商人手裡,但憑什麼讓國家的天然資源轉向私人經營,利潤又被如此安靜的收入口袋呢?



當時俄羅斯陷入許多問題,簡單的說就是政府沒有錢,而有錢的企業家就和政府建議讓公營事業「暫時」交由民間保管,再慢慢民營化。其實,公營企業民營化在市場經濟的國家來說相當普遍並行之有年,但為什麼在俄羅斯就會發生那麼多問題呢?其中很重要的是接受私人企業「貸款給國家換取公司股份」,然後看著國家的天然資源被瓜分,如此簡單而已!



這當中有資格做的人沒幾個,都是俄羅斯頗具知名度的富豪,這當中所有的人幾乎都被現任總統普丁給法辦、或取回資產,只有一位老朋友─阿布拉莫維奇還過著暇意的日子。 ^ ^ (誠如我所言,這當中有很多的故事,請參閱他的自傳。)史老也在P.211的一段敘述跟阿布想的、最後做的完全一模一樣。





第二點:蘇聯冷戰期間的國防預算高的嚇人,但…垮台後的武器呢?大家回想一下電影情節,偌大的廣場停滿戰車、直升機、各種輕型武器…,這部片是「軍火之王」的場景卻在現實中真實上演。世界各地需要武器的國家、團體、個人,無一不是搖旗吶喊,就是早已連絡好準備大肆採購。美軍進軍伊拉克後,伊拉克的許多武器也是莫名的消失。請參閱「誰劫走了全球經濟」一書,內容不是小說而是調查報告。哇!這就是市場經濟迷人之處。





第三點:「一個國家之所以應該擁有活耀而具批判性的媒體,旨在確保各項決策反映的並非僅是少數人的利益,而是社會的整體利益。」大前言一在著作「美國,再見!」也提到美國媒體自911後的盲目批判,失去公正客觀報導更失去國際上的領導地位。美國是三權分立,號稱第四權的就是他們堅強、有深度、有廣度的媒體,他們的媒體具批判性更具建設性,美國媒體的專業素養確實值得學習。有時台灣記者看到CNN記者就像看見明星般,根本沒必要,我們的媒體真的需要學習,而不是盲目的崇拜。身為媒體人,有的人寫的專欄可以集結成書,有人的報導帶給執政者警惕、或有如一盞明燈,有的報導就像打抱不平的正義之聲。台灣的媒體卻像政治打手、文化流氓。媒體的重要在於監督,兩個睿智的學者專家同聲強調媒體的重要,卻讓身在台灣的我有莫大的羞愧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sbornChang 的頭像
    OsbornChang

    OsbornChang

    Osborn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